青春榜样 筑梦启航 | 2022年度国奖获得者:黄珊
时间:2022-12-06 16:24:28   浏览量: 次
【编者按】在奋斗中成长,在青春中闪光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,立志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,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为发挥优秀青年学生的榜样带头作用,特策划推出齐鲁医院(第一临床学院)2022年度国奖获得者系列报道“青春榜样 筑梦启航”专栏,通过分享优秀学子的学习经验和科研心路,展现其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,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学习、努力进取、怀抱梦想、脚踏实地、立志奉献、矢志报国。
身处“小”专业,也能绽放“大”光芒
我是黄珊,皇冠428428娱乐娱城(第一临床学院)2019级学术型博士研究生,师从孙青教授。博士就读期间共参与发表学术论文5篇,主要科研成果发表在皮肤病学顶刊《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》(为独立第一作者),为皇冠428428娱乐娱城首次在此杂志发表文章。曾获得山东大学2020年度优秀研究生、2022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。
人们常说学医不易,科研更难。作为皮肤科专硕加学博,以下是我的小小经历与感悟,希望感兴趣的你能得到些许收获。
医学,尤其是临床医学,依我之见属于经验科学。在三年的专硕生涯中,犹如古法授业一般,师傅看病时徒弟需端坐一旁,师傅口传心授、倾囊相教,徒弟也照样学样,默默记下当日所诊病人,潜心钻研师傅开出的方子。用药为何有微妙的变化?哦,原来虽为同一疾病,病人症状略有不同:这便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。我也不敢自夸,自觉这三年大抵只做到70分,留30分空间给那些愉快的偷懒时光。但在竞争奖项宣讲展示时请允许我稍微夸张渲染一些:硕士毕业尝试报考北医湘雅等学校,把《临床皮肤病学》这本将近10厘米厚的大部头,从头到尾划重点做笔记。当然,学习的成果也得到了检验,我的专业课笔试成绩均名列前茅,算是不辜负自己,也没在外给师傅丢人。我的导师孙青教授,每一个接触过的人对她评价都是:严谨认真!求学之初遇良师,不免感叹,吾之大幸。
科学,特别是科学研究,的确是需要我们潜心修炼、钻研探究。专硕毕业后,我选择继续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。本就犹如半路出家,又正逢课题组师兄师姐均毕业,正是青黄不接之时,可谓一穷二白、白手起家。看文献、摸条件、做实验,便成为我的日常。相信做科研的同道对此都深有体验:时常“996”,更多“007”,实验计划一开始,就不分昼夜。因我本身入门晚、经验浅薄,确不能大言不惭做一些指导,暂且说说我的体验罢了。
其一就是多思考、多模仿。有位优秀的师姐曾跟我说,一定要看高分文献,向100分的老师学习,自己可能能得60分,努力努力可能有70分,如果一开始就学60分的文章,那自己的成绩更会大打折扣了。后来我渐渐发现,我最初参考的文章确实有很多漏洞。所以虽常说做实验、做实验,但千万不能光闷头做实验。第二点也非常重要:关注逻辑与条理。实验科学,是以逻辑论英雄的地盘。涉及多个因素的证明实验中,验证假设需要强大缜密的逻辑,所以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必须会盘逻辑、理思路(小建议:可以多体验剧本杀、阿瓦隆等桌游,毕竟寓学于趣嘛)。无论是实验安排还是撰写文章,条理清晰想必都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吧。最后一点是大胆想、踏实干。科研需要一个视野开阔、思维发散的大脑,常看看科研公众号的推送,多关注目标杂志的最新发文,时刻掌握本专业的科研动态,好点子都是思想碰撞时擦出的火花,而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。好文章必定有亮点,必定有别人遇到困难放弃,而你迎难而上的闪光之处。所以,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,每一次实验都不会白费,都是经验值的积累,铺路慢、行路快,早晚会加buff,一飞冲天。
我们身处这个时代,就注定要被席卷进浪潮。生物制剂、小分子药物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被推陈出新,给很多身患难治疾病的患者带去了希望。只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大夫已然不够,需要我们再攀登一座名为“科研”的高峰,为医学和科学这两座山之间的桥梁添一片瓦、洒一束光,积跬步于千里,汇小流成江海,或许这比只登顶一座山更有意义吧。以上就是我的求学感悟,与你分享。
【作者:黄珊 来源:学工处 责编:尹璐 审核:刘艳】
单位 | 发布量 | |
1 | 学生工作处 | 13 |
2 | 党委宣传统战部 | 11 |
3 | 急诊科 | 10 |
4 | 普通外科 | 9 |
5 | 护理部 | 8 |
6 | 医务处 | 6 |
7 | 心血管内科 | 5 |
8 |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| 4 |
9 | 神经外科 | 4 |
10 | 党委组织部 | 3 |
11 | 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 | 3 |
12 | 团委 | 3 |
13 | 门诊部 | 3 |
14 | 后勤保障处 | 3 |
15 | 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 | 3 |
16 | 小儿外科 | 3 |